百科知識

當前位置: 首頁 > 百科知識

百科知識

社保費滯納金能否稅前扣除?

2024-11-04 02:17:40 來源:互聯網

  企業(yè)所得稅匯算清繳正在進行中,不少納稅人前來咨詢,社會保險費滯納金能否稅前扣除?筆者認為,還需從社會保險費滯納金的本質來分析。

  案例

  因逾期繳納員工社會保險費,A公司2017年補繳所欠社會保險費時,被社會保險費征收機構加收2.87萬元滯納金。在辦理2017年度企業(yè)所得稅納稅申報時,A公司認為,根據《企業(yè)所得稅法》第十條的規(guī)定,不允許稅前扣除的只有稅收滯納金,這筆社保費滯納金不屬于稅收滯納金,因此,可以稅前扣除。

  但主管稅務機關認為,A公司因逾期繳納社會保險費而被加收的滯納金,與2017年度企業(yè)所得稅的應稅收入無關,也不屬于準予稅前扣除的正常經營性支出,按照規(guī)定不得稅前扣除。

  分析

  實務中,不同領域的滯納金,企業(yè)所得稅稅前扣除的規(guī)定不同。

  滯納金是用以應對遲滯履行金錢給付義務的措施,適用的范圍既包括行政行為,也包括民事行為。2012年1月1日起施行的《行政強制法》,將滯納金納入了行政強制執(zhí)行的范疇;2017年1月1日開始施行的《中國人民銀行關于信用卡業(yè)務有關事項的通知》,明確取消了滯納金,由發(fā)卡機構和持卡人協議約定違約金。由此可見,滯納金正逐步從民事領域退出,其行政屬性正在明朗化。

  根據《企業(yè)所得稅法》第十條的規(guī)定,稅收滯納金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不得稅前扣除。而其他滯納金能否稅前扣除,法律目前沒有特別明確的規(guī)定。但《企業(yè)所得稅法》第八條規(guī)定,企業(yè)實際發(fā)生的與取得收入有關的、合理的支出,準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同時,第十條第八項規(guī)定了與取得收入無關的其他支出禁止稅前扣除。

  由此可見,民事領域的滯納金具有《合同法》違約金的固有屬性,是與企業(yè)所得稅應稅收入相關的、準予稅前扣除的正常的經營性支出,依據《企業(yè)所得稅法》第八條及《企業(yè)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表(A類,2017年版)》的相關規(guī)定,可以稅前扣除;行政法領域的滯納金,是與企業(yè)所得稅應稅收入無關的、非正常的經營性支出,依據《企業(yè)所得稅法》第八條及第十條第八項的規(guī)定,不得稅前扣除。

  那么,社會保險費滯納金又應如何認定呢?2011年7月1日起施行的《社會保險法》第八十六條規(guī)定,用人單位未按時足額繳納社會保險費的,由社會保險費征收機構責令限期繳納或者補足,并自欠繳之日起,按日加收萬分之五的滯納金。

  應當說明的是,用人單位不繳納社會保險費,違背的是行政管理法,其法律關系是國家征繳部門與用人單位之間管理與被管理的行政關系,并非勞動爭議當事人之間的民事關系。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企業(yè)為職工補繳養(yǎng)老保險費引發(fā)***問題的答復》也對此予以了明確,因社保機構對用人單位欠繳費用負有征繳的義務,如果勞動者、用人單位與社保機構就欠費等發(fā)生爭議,是征收與繳納之間的***,屬于行政管理的范疇,帶有社會管理性質,不是單一的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的社保爭議。由此可知,作為行政法領域滯納金,根據《行政強制法》第四十五條所規(guī)定的間接強制執(zhí)行方式,社會保險費滯納金是通過給用人單位增加額外金錢負擔的方式,促使用人單位盡快履行行政決定,避免直接強制帶來的對抗或沖突。

  因此,筆者認為,A公司因逾期繳納社會保險費所被加收的滯納金,與其2017年度企業(yè)所得稅的應稅收入無關,也不屬于準予稅前扣除的正常經營性支出,因此,不得在企業(yè)所得稅稅前扣除。

  啟示

  實務中,社會保險費滯納金能否在企業(yè)所得稅稅前扣除,爭議的焦點主要是,社會保險費滯納金如何認定,以及稅收滯納金以外的滯納金能否稅前扣除。筆者認為,滯納金是一個行政和民事領域都有使用的術語,不同領域的滯納金,其企業(yè)所得稅稅前扣除的規(guī)定存在差異,因此,企業(yè)應予以關注。

  同時,社會保險費滯納金本質上屬于違法支出,與企業(yè)所得稅的應稅收入無關,也不屬于準予稅前扣除的正常經營性支出,不得在企業(yè)所得稅稅前扣除。因此,建議主管部門對不同領域的滯納金予以界定,明確解釋社會保險費滯納金的性質及其不得稅前扣除的法律依據,便于實際操作,避免征納爭議。

 ?。ㄗ髡邌挝唬汉笔惥?、湖北省漢川市國稅局)

上一篇:天津市國家稅務局關于開展2017年稅收調查工作的通知
下一篇:國家稅務總局四川省稅務局公告2019年第8號 國家稅務總局四川省稅務局關于經營所得核定征收等個人所得稅有關問題的公告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