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識

當前位置: 首頁 > 百科知識

百科知識

地稅是什么意思

2024-08-11 08:00:58 來源:互聯(lián)網(wǎng)

地稅是“國稅”的對稱,是一種特定的稅種,即土地使用稅,又稱土地所得稅。它是指土地所有人或使用者按照國家或地方政府有權(quán)征收的金額所繳納的稅款。

地方稅是指地方政府征收的稅收。地方稅與中央稅不同,是地方政府的固定預算收入。根據(jù)1988年財政管理體制,城市維護建設(shè)稅、房地產(chǎn)稅、城市土地使用稅和市場交易稅都屬于地方稅的范圍,它屬于地方財政的固定預算收入。

一般地稅是怎么收費的?

一般地稅收費:城建稅:(開出的發(fā)票金額X3%)X5%;教育費附加:(開出的發(fā)票金額X3%)X3%;地方教育附加費:(開出的發(fā)票金額X3%)X1%;

對于小規(guī)模工業(yè)企業(yè)地稅收費:城建稅(市區(qū)7%、縣城5%,其他1%);教育費附加3%、地方教育費1%;所得稅是定額稅:應納所得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應納稅所得額=收入總額*應稅所得率。

上一篇:多頭和空頭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華夏信用卡可用額度是多少?

熱門文章